“从‘企业冠名班’毕业就能直接上岗,这份工作来得实在。”刚入职一家智能制造企业的小李,对赣州公共实训基地“小切口”撬动产教融合“大改革”模式赞不绝口。如今,像小李这样在公共实训基地提升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市对标深圳先进经验,以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良性发展之路。
在改革推进中,我市创新构建多元参与、开放共享、成本补偿三大机制,为实训基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以多元参与共建机制为例,我市不仅以市内院校为主体搭建实训平台,更积极“牵手”行业领军企业——华为、汇川等入驻,将先进设备与前沿技术“搬进”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行业最顶尖的技术与标准。与此同时,还鼓励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在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布局实训站点,市县两级政府同步给予基础性设备设施投入支持,加速形成“市级引领、县域联动、校企共建”的全域实训网络。
基地既是院校的“练兵场”,也是企业的“服务站”。通过健全开放共享运行机制,让公共实训基地实现了“一基地多用途”:这里既是大学生提升实操能力的教学平台,也是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设备租赁的产业服务平台,更是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群体等提升技能的就业帮扶平台。为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基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市场化手段参与建设运营,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生产等服务,仅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就完成各类培训5800人次,实现了公益属性与市场活力的有机结合。
企业愿意来、学校用得好、群众得实惠,背后离不开成本补偿机制的“保驾护航”。我市建立支持政策体系,对共建实训基地的各方主体以及受训群体给予补贴,降低校企合作成本,构建企业参与长效机制。在政策激励、改革推动下,赣州公共实训基地的“磁场效应”持续显现:紧扣“7510”行动设置实训课程,实现产业与专业“无缝对接”;“订单式培养”“实习就业直通”模式让人才精准匹配企业需求;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不同群体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让公共服务真正惠及全民。(曾慧 袁丽)
责任编辑:夏天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赣州等多地前往南昌西站列车将无法停靠(2025-10-09 10:22:24) 赣州“空中花廊”迎节绽放(2025-10-09 10:21:49) 国庆中秋假期,7类交通违法免罚!(2025-09-29 10:35:52) 赣州VS宜春!2025年赣超决赛日程来啦!(2025-10-14 11:15:59) 六类高校毕业生可申领一次性求职补贴(2025-09-28 03:20:48) 工信部重点培育!赣州这个产业集聚区入选(2025-10-14 11:18:48) 11月1日,赣南脐橙开摘!(2025-10-14 11:09:07) 赣超四强赛热血开战!志愿者速来集结!(2025-09-30 09:12:54) 信丰电厂二期项目紧锣密鼓推进(2025-10-14 11:22:02) 赣县区:路畅景美促振兴(2025-09-28 09:1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