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赣州生活资讯 » 正文

臭水山村 三年蝶变

发布更新时间:2019-01-30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 手机阅览本文

导读 / 摘要 News Description
臭水山村三年蝶变——章贡区沙河龙村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走笔俯瞰龙村村,一片秀美景色。特约记者章璋摄龙村村宽敞平坦的村中心主干道,与和谐村光融为一体。(资料图)李海英摄1月10日,天寒雨冷,在地处赣州峰山腹地的章贡区沙河镇龙村

  臭水山村 三年蝶变

  ——章贡区沙河龙村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走笔

  

臭水山村三年蝶变

  俯瞰龙村村,一片秀美景色。特约记者章璋 摄

  

臭水山村三年蝶变

  龙村村宽敞平坦的村中心主干道,与和谐村光融为一体。(资料图) 李海英 摄

  1月10日,天寒雨冷,在地处赣州峰山腹地的章贡区沙河镇龙村村,村委会里却气氛火热——村两委班子与工程团队热议村中心至东坑小组村道扩建事宜。他们认为,如何让修路与水土保持不冲突,是在动工前就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路上,龙村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给村民营造宜居环境,为产业发展赢得先机,让村民荷包鼓起来。

  臭水治理成秀水,引来产业金凤凰

  龙村村是章贡区仅有的两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之一,也是章贡区地域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村707户318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8户427人。经过大力精准扶贫,2016年,该村退出省级贫困村,脱贫攻坚开始进入决胜战。截至目前,全村还未脱贫贫困户仅剩16户44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4%。

  “地处峰山腹地本该山清水秀,但早些年大家环保意识不强,大搞传统式生猪养殖,污水直接外排,结果人富了,沿村十几公里溪河的水却臭了,有客商直叹‘山清水臭’,村里产业招商自然没戏。”龙村村党支部书记许泽宾说,村溪沿线如此环境一直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村两委认为,一定要让村里的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并决定从生猪退养做起。

  2016年,随着村里退出省级贫困村行列,龙村村实行畜禽限养,开始引导养殖户逐步生产转型。2017年7月底,章贡区统筹安排,在全区实行生猪退养工作,并因势利导,将龙村村划定为禁养区,要求村里在15天内实现全域退养到位。

  “当时还有37家养殖户,其中2家还是贫困户。退养意味将到手的钞票要缩水,很多人心里都难以接受。”许泽宾说,村里采取以大带小工作法,动员存栏生猪多达600头的杨玉海家带头示范。一而再再而三把杨家的思想工作做通后,又组织村干部连续多日帮他转运生猪……结果只用了12天,全村6000多头存栏生猪全部退养处理到位。

  生猪退养,换来了清新空气和清清溪流,让“山清水臭”回归“山清水秀”,结果引得不少客商青睐。截至目前,通过区、镇多方努力招商,龙村村已成功引进并培育仙峰谷生态园、杨仙岭生态农业创业园、悦林果园、祥旺猕猴桃基地、丰盛蔬菜基地、龙泉龙虾基地。

  三园三基地主要以“生态农业+旅游业”模式开发运作。其间,土地流转带来村民增收,用工需求让部分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辐射则为整村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进而增添村里的脱贫攻坚推动力。

  修路不忘护水土,拓宽村民致富路

  因生态农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去年,龙村村被列入章贡区“半小时城郊休闲旅游圈”。

  旅游得有路,要想富先修路。路好既能引客来,也方便村民出行、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在脱贫攻坚中,龙村村将完善道路设施作为重要一环。

  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红利,经过持续努力,龙村村道路建设已经实现大跨越:入村道路及村中心主干道,均改为了6米宽双车道、沥青罩面,沿途还统一设置了太阳能路灯。

  “这在以前很难想象。”许泽宾说,尝到路好带来的好处后,村里又将村中心通往东坑小组一带的主干村道拓宽改造提上议事日程。

  东坑早先是个行政村,2005年合并到了龙村村。村中心通往东坑的主干村道,现在虽是水泥路,但全程七八公里均只有3米宽,与沿线村民生活生产需求已很不适应。经过村里努力,最近区、镇均已同意支持拓宽改造。

  可是,难题接踵而来:沿途山体多陡峭,所涉林地又属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范畴而理应保护,如何才能将修路与生态环保结合起来?

  全面思考后,1月10日村委会与工程团队商定,以“尽量不破坏山体及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为原则,因地制宜,难以拓宽至6米处,依地形适当改道甚至保持原样,最大限度保护生态。

  其实,尝到臭水治理的甜头后,龙村村在整个村道建设中都很重视生态环保,仅去年,他们在修路中为防范水土流失所砌片石挡土墙就达970立方米。而近三年来,生态红利已给当地带来看得见的“惠民福利”:每当花果飘香时节,生态农业和青山秀水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村里的农家乐餐馆从无到有、从一家到多家……

  村容整治不敷衍,凝聚人气和财气

  地处龙村村溪最上游的司马坑,是东坑小组的一个自然村,有30多户村民,房屋沿溪而建。1月10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村中各处整洁清新、溪河清流汩汩,“小桥流水人家”韵味十足。

  但去年7月以前,村中多处溪岸让人难以下脚——因为习惯使然,这里长期是村民生活垃圾、废弃物的随意丢放地,终年杂乱脏臭,溪水也受到污染。“你现在看到的,都是村容整治带来的变化。”说起现在的村容环境,司马坑村民吴金华赞不绝口。

  去年,司马坑被章贡区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龙村村将这里的村容整治与河道清理同行,对溪岸清垃圾、砌堡坎,并在村头溪边整理出一块村民小游园。

  吴金华家与小游园只有一路之隔。小游园建好后,她白天常带着小孙子来遛弯,晴天夜晚常和姐妹们来跳广场舞。她说,现在环境好了,村民精神也爽了,不时还有城里人来走走看看,“我觉得我们这也可以搞生态旅游啊”。

  许泽宾说:“现在,不少村民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好环境、好生态挣钱。等村中心通往东坑的主干村道扩建完成,这里必有新产业发展。”

  司马坑的变化,只是龙村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侧影。近年来,该村还大力开展庭院环境整治。村委会与家家户户签下“门前三包”协议,村民“承包”房前屋后的卫生、秩序和绿化,村里组织“清洁家庭”评比,获评村民门前都贴上嘉奖牌。评比带来的模范效应,让村民们无形之间形成了“攀比”谁家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与此同时,龙村村对生活垃圾的长效治理也扎实推进。2017年,章贡区推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龙村村随之将环卫工作委托给专业保洁公司。保洁公司在全村21个自然村均配备了保洁员,其中有4名来自村里贫困户——村容环境治理也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

  现在的龙村村,亮丽村貌与青山秀水早已相融一体,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后劲十足,村民精气神不断提振,脱贫攻坚决胜战不断推进。许泽宾说,他相信,脱贫致富路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村里的经济发展步伐将更为坚实。 (李慧 记者 黄桥路)

责任编辑:八一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