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国内房产要闻 » 正文

跨省抢人!这两个城市先出手了

发布更新时间:2020-08-20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国民经略 手机阅览本文

导读 / 摘要 News Description
文|凯风跨省抢人,终于来了。01这一次,先行先试的是广州。近日,正在征求意见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提出:完善人才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这意味着,在长三角、珠三角相关城市的户

  文|凯风

  跨省抢人,终于来了。

  01

  这一次,先行先试的是广州。

  近日,正在征求意见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提出:完善人才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

  这意味着,在长三角、珠三角相关城市的户籍准入年限,可以无缝对接到广州落户。换言之,在杭州、苏州、南京缴纳的社保年限,可以直接纳入广州的社保年限,获得优先落户资格。

  在过去,从杭州苏州等地到广州工作,除了大学以上学历可直接落户之外,其他人群多数都要重新累计社保年限,相当于一切都要从零积累,无疑不利于人才的正常流动。

  广州此举,相当于开创了跨城、跨省乃至跨地区落户互认的先河,进一步消除了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的户籍壁垒,为自身抢人也为全国户籍门槛放开做了率先示范。

  这也意味着,珠三角向长三角,发出了跨城市群抢人的第一枪。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的两大重镇,长三角与珠三角一直都是“孔雀东南飞”的首选地。这两地,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高学历人口,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不过,长期以来,在广深的主要流入人口来源地中,长三角占比不算高。广州人才的主要来源地:深圳(17.4%)、北京(8.4%)、佛山(6.4%)和东莞(3.9%),上海仅占3.7%,杭州、苏州、南京都在10名开外。

  

跨省抢人!这两个城市先出手了

  深圳也是如此。深圳的主要人才来源地:广州、北京、天津、东莞,上海仅占4.8%,杭州、苏州、南京同样在10名开外。

  

跨省抢人!这两个城市先出手了

  这背后固然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也与两大城市群的主要产业结构不同有关,但两地户籍壁垒的存在,影响不容低估。

  所以,珠三角向长三角掀起“跨城市群抢人”的新潮,无疑有着现实意义。广州迈开的这一步,同样有益于两大超级城市群的良性竞争。

  02

  无独有偶,长三角城市也掀起了“跨省抢人”的新热潮。

  近日,宁波发布人才新政,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缴纳的社会保险在申请落户时可累计纳入宁波缴纳年限。

  与广州不同,宁波面向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内部,走的是“长三角一体化”之路。相同的是,两城都不再集中于一省之内,而像其他省市也大开落户之门。

  相比广州版草案,宁波这一政策已经落地,将于9月11日正式执行,说是全国第一个跨省互认“社保”的城市,并不夸张,其开创意义同样不容小觑。

  这次跨省抢人,是宁波继宁波、舟山户籍同城化之后迈出的又一个大动作,这个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向外界展现了再强不过的抢人决心。

  广州、宁波都是万亿GDP城市,且均为人口增长10强城市。近3年,广州、宁波新增人口分别高达126.2万、66.7万,分别位居全国2位和第8位。

  

跨省抢人!这两个城市先出手了

  这两个城市率先抢人,无疑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城市抢人大战的紧迫性可想而知。

  03

  广州宁波的先行先试,开创了历史先例。

  这一切,得益于今年4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这份文件可谓2020年影响最为深远的顶层设计文件之一,不仅明确了“长三角、珠三角户籍准入同城化”的探索权,而且进一步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参阅《》)

  可以说,除了北上广深、杭州、武汉、天津、南京、成都、苏州等10多个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都可以放开落户限制。

  

跨省抢人!这两个城市先出手了

  换言之,在弱二线及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户籍即将“名存实亡”,“零门槛落户”即将遍地开花,目前已有石家庄、南昌、南宁等省会城市加入“零门槛落户”的大合唱,这让人才之争,变得更加白热化。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自然不会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但放开落户门槛同样是大势所趋。不过,过去主要是放开学历落户,大学生“零门槛落户”不再是传说,但对于非大学生技能人才,许多城市的落户门槛仍旧高企。

  这一次,广州、宁波率先开启跨省、跨地区乃至跨城市群的户籍互认,无疑将户籍制度向前再次推进了巨大的一步。

  这一步,只是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响应。

责任编辑:八一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