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江西省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有色金属新材料专题赛复赛相关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中。这是我市大力推进以赛引才,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落户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高层次人才工作与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市委人才办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通过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平台建设、健全转化机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幅“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图景在赣南大地徐徐展开。
政策资金双轮驱动,为创新保驾护航。赣州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市本级科技专项预算从2021年的2.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58亿元,总量仅次于南昌,是省内其他9个地市总和的两倍。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38.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3.46%,县(市、区)财政科技支出32.61亿元,占比3.52%,形成市县联动的科技投入格局。在制度保障上,赣州在全省率先推动地方科技立法,《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创新发展筑牢法治根基;2024年出台的新一轮科技新政,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攻关三方面推出14条“真金白银” 政策,全方位激活创新要素。
战略科技力量崛起,平台能级显著提升。赣州大手笔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投资近50亿元的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完成筹建,“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平稳运行。
江西理工大学牵头组建的先进金属材料江西省实验室即将挂牌,成为全省第二个省实验室,参与建设的“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25个、省级335个,是全省唯一设立中科院直属研究机构,以及除南昌外唯一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的设区市,创新“硬核”实力持续增强。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市场活力持续迸发。2024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5家,有效期内企业达1148家,总量全省第二、增量全省第一;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69家,总量全省第二;新获评独角兽、瞪羚企业38家。6家新型研发机构、7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让创新链条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人才机制不断突破,智力支撑更加坚实。赣州在全省率先探索“科创飞地”“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科技人才双向双聘” 等模式,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典型做法。通过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方案,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全省唯一的“科技+医疗”专项覆盖14家重点医院,助力民生领域创新。目前,全市自主培养国家级科技人才3人、省级科技高层次人才129人,3名外籍专家获省政府“庐山友谊奖”,人才“磁吸效应” 持续显现。
科研与转化体系协同发力,创新效能加速释放。赣州构建起多层次科技计划项目体系,推动设立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赣南苏区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稀土联合基金,2021年以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省级490项,扶持资金超11亿元。在成果转化领域,率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年” 活动,建成“1+6+N”服务体系,2024年有2项成果入围省“十大创新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9项,占全省12.67%,16个市级成果熟化项目获 2000万元支持。
如今的赣州,正以政策为基、平台为翼、人才为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记者曾艳)
责任编辑:夏天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赣州8月在售楼盘汇总(2025-08-01 02:12:55) 星耀章贡,潮聚巨亿 7月18日,赣州巨亿万达广场璀璨启幕(2025-07-18 09:45:14) 赣通大道建成通车(2025-07-23 09:07:47) 邓紫棋赣州演唱会第二场预售门票秒罄(2025-07-10 09:07:54) 赣州汽车南站扩建加速推进(2025-07-25 05:08:29) 105所!赣州这些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2025-07-23 09:09:16) 燃动全城!赣州队“鸟巢”首秀火爆出圈(2025-07-14 09:14:05) 关于邓紫棋演唱会期间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2025-07-29 04:37:53) 赣州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均衡生录取分数线公布(2025-07-11 02:51:54) 外媒嘉宾夜游赣州 感受古城独特韵味(2025-07-18 09:4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