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赣州生活资讯 » 正文

从单一教育功能到多元民生服务 赣州找准“民生坐标”盘活闲置校园

发布更新时间:2025-07-15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手机阅览本文

  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及时对撤并的小规模学校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科学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等资产盘活利用方案,合理处置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截至目前,共腾出校园1326处,已实际利用722处。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赣州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探索出一条资源集约、民生普惠的创新路径,使闲置校园校舍变身农村学前教育和课外活动(劳动)实践基地、“一老一小”服务和农村公益产业发展等民生空间,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盘活闲置校园校舍首先要摸清每所学校的历史、区位、建筑特点,再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定制方案。其中,会昌县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县19个乡镇68所闲置学校展开拉网式再排查,拟定“一校一策”盘活方案。该县把交通便利的原站塘乡中心小学改造成一家民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站塘乡孝德养老院,推动优质养老服务资源下沉、服务延伸,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

  从养老服务资源下沉到破解带娃难题,赣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高标准建设托育中心,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其中,章贡区水东镇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3岁以下孩子无人带”的困境,水东镇政府决定将部分闲置校舍改建为普惠性托育中心,以“政府主导+公益运营”模式推进项目落地。托育中心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共120个托位,可提供全日托、临时托等灵活服务。据悉,该托育中心将于今年9月建成投入运行,年度预计可服务200余个家庭,降低群众育儿成本30%以上。

  在改造过程中,赣州还注重保留文化印记,以“留魂”的改造理念,让闲置校园更易被居民接受。其中,南康区将校舍用于红色教育,打造了南康区赤土畲族乡综合实践基地,红军步道学习区、飞夺泸定桥拓展体验区、队列训练国防教育区,以及红色南康馆、红色音乐馆、红色故事馆等一应俱全……丰富的设施可以让孩子们沉浸式接受红色教育。

  从提供公共服务到转化为发展动能,赣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崇义县铅厂镇通过开展“校舍闲置资源起底行动”,探索出“永久性+临时性”双轨路径。一方面,抢抓遂大高速建设机遇,将稳下小学出租为工地试验室,采取“校舍租赁+基建反哺”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11.5万元。另一方面,推行“资源变资产”转型,引进运营主体,将铅厂石罗村小改造为竹制品加工基地,通过“集体资产入股+专业运营”模式,建立保底分红与收益提成机制,预计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

  据介绍,从单一教育功能到多元民生服务,闲置校园找到了“民生坐标”,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港湾”,这种探索不仅破解了教育资源错配难题,更探索出一条“小切口、大民生”的实践新路径。(记者钟雅欢)


责任编辑:夏天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