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赣州生活资讯 » 正文

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来了!赣州这样创建……

发布更新时间:2022-05-25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 手机阅览本文

导读 / 摘要 News Description
为全面推动我市足球人才梯队建设,提高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形成足球特色文化,日前,《赣州市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出台。

  为全面推动我市足球人才梯队建设,提高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形成足球特色文化,日前,《赣州市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出台。

  《方案》明确,到2025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保障机制基本到位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实现全市足球进校园全覆盖,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明显提升,校园足球培养体系、足球梯队训练体系、U系列队伍竞赛体系、青少年足球发展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五大体系”逐步完善,为国家少年足球队输送2名以上队员。

  具体目标:

  全市足球进校园实现全覆盖。按照“育人为本,重在普及;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夯实基础,逐步提升”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推广普及“四个落实、三不脱离” (即落实场地、落实教练、落实课时、落实赛事,不脱离学校、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家庭)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在以校园足球为主体带动基础上,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校园足球在我市普及实现全覆盖,校园足球参与人数显著增加,学生体质状况明显提高。各县(市、区)中小学校体育老师配备比达到每百名学生 0.9 名体育老师的标准,全市足球场地到 2025 年完成新建数达 358 块(新建社会足球场地 95 块、校园足球场地 263)。

  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明显提升。在校园足球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组建男女 U 系列校队、县队和市级青少年足球梯队,市体育局牵头统筹健全 U 系列青少年足球梯队的选拔、训练、竞赛机制,组队参加省级、国家级等各类足球赛事,以赛促训,摔打锤炼队伍,打造市级 U 系列( U9-U17)青少年足球强队,力争各项赛事成绩和竞技水平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五大体系” 建设得到全面完善。在广泛发展校园足球,建立 U 系列青少年足球梯队的同时, 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培养体系、足球后备人才梯队的训练体系、 全市足球的竞赛体系、 足球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整体运行的评价体系。“ 五大体系” 建设与校园足球发展同步推进, 最终达到全面完善、 全面运行, 为足球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体系支撑。

  措施办法:

  抓好普及培养方面

  做好课程表,严格落实小学阶段每天 1 课时,初中阶段每周至少 3 课时,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每周至少 2 课时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开足足球课时,全力保证小学阶段每周开设不少于 2 个课时,初中、高中阶段每周不少于 1 个课时的足球体育课,专门用于开展足球教学和足球技能训练,将足球基本技能纳入学生体育测试内容,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一本足球教材要求。同时,要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加强对足球课程的延伸教学。

  配齐体育老师,将体育老师的招聘纳入年度计划,各县 (市、区) 要按照现配备体育老师的比例标准( 每百名学生 0.9 名体育老师) 有计划的逐年加大体育老师的招收力度, 力争到 2025 年实现全面达标。

  完善场地建设。到 2025 年,全市足球场地数在至少达到每万人1 块标准的基础上,各中小学要根据学校规模配套建设 5 人制及以上制式足球场。设计校园赛事。要通过开展校园足球赛事来推动足球课的普及,驱动广大师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各县(市、区)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小学-初中-高中”、“班级-年级-校内-校际”等足球联赛,建立三级、四级联赛机制。依据学生年龄层次分别开展 5人制、 8 人制、 11 人制的足球趣味赛事和竞赛活动,逐步形成本校、本年级的足球特色品牌赛事。

  搞好训练提高

  选拔苗子队员。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普及推广和校内竞赛的基础上,由足球专业教练,按照品行正、学习好、有潜力的原则, 遴选足球爱好者和有足球潜力天赋的学生成为足球苗子队员作为足球后备人才, 并有计划的集中进行培训和提高。畅通足球后备人才升学通道, 鼓励各县( 市、 区) 在不违背现行招生政策的前提下, 推动足球后备人才初中阶段集中就读、 集中训练, 扩大高中阶段足球特长生招生规模。

  组建足球校队。各县( 市、 区) 中小学校要成立本校的男子、女子足球校队,自下而上,按照两个年龄段为一个系列组建校园 U7、 U9、 U11、 U13、 U15、 U17 足球梯队(每个梯队按照 25人的标准组建)。同时要安排专职的足球教练和保证充足的时间对校园足球各梯队进行专门的带教、培训,逐步提高技战术水平,代表本校参加县级及以上足球联赛、中小学生足球比赛。

  制定青训大纲。抓好青训是集体球类项目强国的普遍经验。既要确保梯队完整,又要制定符合现实的青训大纲才能出成效管长远。市体育局要制定出台有针对性、操作性、有效性的青训大纲,防止画地为牢、各自为政、自娱自乐。

  成立足球县队。各县(市、区)在各中小学校组建校队和组织县级足球联赛等赛事的基础上,从中遴选出优秀的足球队员成立各自县级相对固定的 U7、 U9、 U11、 U13、 U15、 U17 足球梯队(每个梯队按照 25 人的标准组建),制定专门的计划、指定专门的教练、安排专门的时间突出基础训练、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使每支足球梯队都能代表本县( 市、 区) 的最高水平, 并参加市级及以上足球比赛。

  完善县级联赛。各县( 市、 区) 要通过举办县级赛事来锤炼摔打磨合各年龄段足球队伍, 加速提高实战化足球竞技实力。重点打造本县 U 系列足球赛事品牌, 构建包括校内竞赛、 校际联赛、 区域选拔赛在内, 纵向贯通、 横向衔接和规范有序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注重与职业联赛、区域等级赛事、青少年等级赛事的有机衔接,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全面提高”的足球竞赛格局。

  建强市级梯队。依托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的优秀教练团队资源,成立市体校、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共同选才小组,制定科学可行的足球选才办法,每年通过全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整合全市资源,在全市范围内不间断选拔各年龄段的优秀足球苗子,延伸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链,按照每支队伍 25 人的标准建制,组建赣州市男子、女子 U9、 U11、U13、 U15、 U17 共 10 支足球梯队,打造市级青少年足球强队,代表赣州市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足球赛事。

  形成“一中心、多基地”发展格局。为更好推动赣州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在全市建立“一个中心,多个基地”,即:以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为龙头,在全市布局于都、瑞金、信丰、兴国、章贡、安远、寻乌、崇义等8 个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到 2025 年,实现县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全覆盖。

  突出三类培训:

  抓好足球老师的培训。校园足球老师决定着各中小学校园足球体育课开设的水平和质量, 承担着足球启蒙引导和足球规范化培训的重任。按照大批量、 分批次、 逐个轮训的原则, 依托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 充分发挥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办事处设在赣州的优势,到 2025 年,对全市中小学校所有足球体育老师逐个进行轮训一遍,从而提高校园足球体育老师开展校园足球课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抓好足球教练的培训。为积极有效提高我市青少年足球各梯队的竞技实力,按照“强兵先强将”的原则,我市将积极与上对接,依托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足球协会,将足球教练员培训班落户赣州,系统化、层次化对我市足球教练进行分批次培训。到 2025 年,全市足球教练员人数得到明显增加, E 级以上足球教练员人数要达 2150 人以上。

  抓好足球裁判的培训。足球裁判员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当地足球事业发展的高度和宽度。要加大对我市足球裁判的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提升我市足球裁判队伍的规模和水平。依托江西省足球协会做好我市足球裁判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到 2025 年,全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得到壮大,国家三级以上裁判员人数要达到 1180 人以上。

  打造品牌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赛事。积极向上对接, 力争举办国际足球邀请赛;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建立联合共建机制, 争取每年与粤港澳地区联合举办足球赛事等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国家级、省级、 省际、 市级青少年及社会足球特色品牌赛事, 使足球赛事成为赣州一张亮丽的体育名片。

  促进赛事经济新发展。借助足球改革发展, 鼓励激励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举办(承办)更多赛事活动,构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赛事经济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赣州体育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设施建设、场馆运营、赛事运作等领域,培育体育经济新增长点。

  积极发展社会足球。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足球加快发展,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企业及高校组建或联合组建足球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同时注重从经费、场地、竞赛、足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方面更多更好的支持社会足球发展。

  形成足球特色文化。厚植足球文化根基和底蕴,植入足球特色元素,将足球文化与城市建设同步同向规划、建设。支持鼓励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足球宣传,设立足球专栏和足球时段,加大对青少年、社会足球和高水平足球比赛的包装、转播和直播,为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发挥强大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夏天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