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赣州生活资讯 » 正文

守护赣江源头 赣州系统性治理稀土矿区小流域

发布更新时间:2020-10-30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手机阅览本文

导读 / 摘要 News Description
守护赣江源头呵护百姓幸福——看赣州如何系统性治理稀土矿区小流域定南县上下营尾水处理站最新一代滤网系统建成投入运营全面消灭劣V类水,带着IV类及以上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7年以来,全省上下谋势而动,全面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

  守护赣江源头 呵护百姓幸福

  ——看赣州如何系统性治理稀土矿区小流域

守护赣江源头赣州系统性治理稀土矿区小流域

  定南县上下营尾水处理站最新一代滤网系统建成投入运营

  全面消灭劣V类水,带着IV类及以上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7年以来,全省上下谋势而动,全面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摆在赣州面前的“拦路虎”,便是消灭位于赣江源头的桃江、月子河等劣V类水,这里有稀土矿区尾水治理难题,国内国外没有成功案例,属于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赣州通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由环保公司不断攻克稀土矿区尾水含砂量高、低温等难题,建立7座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通过微生物消化尾水过高的氨氮离子,使处理站出水的氨氮含量从100mg/L以上降至10mg/L以下。今年1月至8月,龙南、定南等主要河流汇集点赣县立濑桥省考断面水体氨氮均值为0.4062mg/L,达到II类水标准。

  近日,记者深入龙南、定南等地,采访赣州稀土矿区尾水小流域系统性治理成效。

  粗放式开采稀土致使小流域出现劣V类水

  上世纪70年代,龙南足洞稀土矿区是国内最早开采的离子型重稀土矿区,起初采用剥山皮、挖矿土等“搬山运动”式的开采工艺,把郁郁葱葱的山林开挖成土壤裸露、污水横流、坑洼遍地的“黄土高坡”。

  为避免开山破土,当地改进稀土开采工艺,采用原地浸矿方式,即在山上打洞,用“滴管”的方式向山体输入硫酸铵,冶炼出稀土氧化物。尽管这种工艺避免破坏山体植被,然而每冶炼1吨稀土氧化物需消耗5至6吨硫酸铵,还产生氨氮1至2吨。40多年来,这些氨氮离子滞留在山体内,造成流域地表水长期受到污染,部分流域出现劣V类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河小溪里没有了鱼虾,也没有了螺蛳,用河水浇灌的稻田,虽然禾苗长得又高又壮,但稻谷产量低下,每亩仅200公斤。”57岁的龙南市龙南镇黄沙村湾子组村民钟海良回忆道。

  在定南,稀土矿区面积达82.4平方公里,在30多年原地浸矿开采中,部分山体内同样沉积了大量的氨氮,造成地表水氨氮含量居高不下,水中生物、微生物、植物难以生存,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全面评估确立稀土尾水治理长效机制

  2016年11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江西省反馈督察情况,其中指出稀土开采生态恢复治理滞后。

  面对问题,赣州采取出境断面总量控制倒推污染物消减方案,通过控源—截污—治理—管理,从而实现源头治理。

  2017年5月,赣州实施控源行动,龙南对所有稀土车间拉闸停电,发电机组封存,所有车间停止回收稀土尾水,车间提炼稀土所需的硫酸铵、碳酸铵等原材料全部运送下山。定南也同时实施矿区停业整顿,开展稀土车间拆除整治。

  控源之后,赣州编制了治理稀土矿区尾水评估报告和优化方案,从尾水处理工程选址、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处理效果、水质提升、经济成本等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龙南建设黄沙小流域、乡际联小流域、临塘(一)小流域、临塘(二)小流域、关西小流域等5个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定南建设马山迳小流域、石陂角小流域两个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

  为此,赣州建立费用分担机制,除关西小流域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由赣州稀土集团建设运行并承担建设、运行费用,其他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建设及运行费用由赣州市财政、赣州稀土集团、相关县市按照3∶4∶3比例分担。

  首个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历经多次整改

  2017年初,龙南率先尝试稀土矿区尾水处理站招投标项目,由于水量大、含沙量高、氨氮浓度不一等难题,国内也没有先例,项目一度遭遇流标。

  同年7月,龙南再度邀请十多家环保公司勘察调研、专家进行技术评审,最终采纳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江西挺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双级渗滤耦合技术(即微生物消化稀土矿区尾水里的氨氮)中标。

  23平方公里的足洞稀土矿区千沟万壑,选址是一大难题。该矿区上游小流域10多条,起初设想在共大东、共大西小流域和里仁、龙江小流域汇合处分别建设一个稀土尾水处理站,但经过相关部门与专家综合评估,把处理站的地址移至四条小流域下游汇合处,即黄沙小流域稀土尾水处理站。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黄沙处理站“四合一”问题;2019年,华东督察局现场发现,黄沙处理站未达满负荷运行,出现超标、溢流。

  赣州市立即聘请中国环境规划院对黄沙小流域稀土尾水处理站进行评估论证,认为要在处理站上游加设防洪工程、拦沙工程,并实施清淤项目,确保稀土尾水治理避免出现超标、溢流现象。

  “一边建设,一边试验,还要一边完善。工作人员持续数月吃住在工地,不断调试设备,直至处理站出水氨氮含量持续达标。”江西挺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南分公司总经理宁小飞介绍。

  “黄沙小流域稀土尾水处理站下游,龙头滩电站出境断面水体氨氮浓度呈逐月下降态势,2019年全年氨氮均值实现达标,比2017年氨氮均值下降77%。今年1至8月,龙头滩电站省考断面水体氨氮均值为0.6068mg/L,持续稳定在Ⅲ类水标准。”龙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邓智勇说。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算的是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归结起来就是一本民生账。赣州市坚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源于民生、归于民生,目的就是让群众生活环境更美好。

  历经数年稀土尾水治理,龙南黄沙小流域、乡际联小流域、临塘(一)小流域、临塘(二)小流域、关西小流域,定南马山迳小流域、石陂角小流域等7座稀土尾水处理站相继建成,赣州日处理稀土尾水可达6.9万吨,每年削减氨氮排放2900多吨。

  数据就是最好的印证。记者在黄沙小流域稀土尾水处理站了解到,从上游流入该站的污水氨氮含量高达120 mg/L,经处理后排水氨氮含量仅为3 mg/L,远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即氨氮浓度≤15 mg/L)。

  “村边小溪里的鱼虾又回来了,今年种的半亩多田,收了300多公斤稻谷……”9月17日, 65岁的龙南市汶龙镇里陂村村民何振欣喜地向记者介绍家乡的环境变化。

  高标准的水回来了,曾经的“黄土高坡”变成果园、耕地。在龙南工矿废弃地,该市通过复垦为当地新增耕地385.07亩,恢复林地413亩;曾经的黄沙稀土矿三车间变身80亩蓝莓产业种植基地,如今蓝莓已成为当地特色致富产业。(记者 陈化先 文/图)

责任编辑:八一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