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赣州生活资讯 » 正文

赣州最新科技创新规划!“1133”战略!

发布更新时间:2022-01-18 浏览次数:0 文章来源:赣州政务、赣州市人民政府 手机阅览本文

导读 / 摘要 News Description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系统性创新,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成创新型赣州及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创新高地。

近日

赣州市人民政府印发

《赣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明确实施科技创新

“1133”战略,

即明确一个总体定位、

构建一个“一核一廊多链”

的区域创新体系、

聚焦三大科技创新核心要素、

实施科技创新三大任务。

  明确一个总体定位。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系统性创新,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成创新型赣州及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创新高地。

  构建一个区域创新体系。

  按照整体统筹、集聚带动、协同联动的原则,优化创新资源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一廊多链”的空间结构,部署有机协调的功能性区域,构建创新载体互动互联、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区域创新格局。

  聚焦三大科技创新核心要素。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积极争创稀土国家实验室,推进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提质增效”,争创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更多国家级“大院大所”落地赣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实施科技创新三大任务。

  一是提升核心能力建设。推进稀土、钨、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更多自主创新成果。二是营造活力旺盛的区域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机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创业潜力、创造动力。三是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以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核心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城市实现。

赣州科技创新走廊示意图

《规划》提出

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核引领

  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集聚创新资源,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全球稀土研发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世界稀土领域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引领国际稀土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赣南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高位推进落实“三步走”建设发展战略。按照“边筹建、边运行、边推进、边产出”思路,高位推进落实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三步走”建设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三步走”建设发展战略:第一步筹建起步期(到2022年):人员规模达到600人左右。第二步提升壮大期(2023-2028年):人员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适时申报成为国家实验室。第三步成熟稳定期(2029年-):规模2000-3000人,达到世界先进,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统筹省市现有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优化引育人才政策环境,构建基础研究学科建设、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孵化工程应用三个方面研究和开发体系,谋划筹建“双一流”高校稀土学院,逐步打造稀土科技利剑,努力建成世界稀土科技和产业中心。到2025年,人员规模达到1000人,设立基础研究学科10门,孵化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开发技术研究产品200件以上。

  2.协同推进稀金科创城建设。加快赣州高新区提质增效,打造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发展相匹配的国家级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支持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与赣州市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研究建设稀土绿色高效利用等重大创新平台。根据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总体建设及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稀金科创城的功能布局,加强支撑研究院发展的功能体系建设。协同推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周边交通、医疗、教育、商业、体育、文化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加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与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赣州稀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协同布局,互补错位发展。加快稀土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围绕稀土科学研究打造稀土全链条产业体系。加快稀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建立全球稀土专利数据库,促进稀土新材料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到2025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钨与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基地,实现集科研创新、企业孵化、金融商务以及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智慧城。

  3.积极创建稀土国家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全省重大需求,以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为目标,支持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联合中国稀土集团和江西理工大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力争列入全省首批启动建设江西省实验室,努力建设成稀土国家实验室。

  4.强化稀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聚焦南方离子型稀土绿色、高效、均衡、高值化利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稀土勘探、开采、提取、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的全链条集成创新体系,打通各关键技术环节,大幅提升稀土综合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依托,联合中国稀土集团、江西理工大学等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创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争取院地联合设立产业研究院,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高效发挥“稀土产业联合基金”作用,实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推广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择优委托等方式,在高端稀土磁性材料与应用、稀土发光材料与应用、稀土催化材料与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

  一廊提升

  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以章贡区、赣州高新区、赣州经开区、龙南市、信丰县、南康区、于都县、宁都县为核心区域打造赣州科技创新走廊,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带动和辐射各县(市、区)首位产业和主要产业创新发展。

  1.打造区域自主创新核心引擎。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重大创新平台作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廊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先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集群,补齐廊区原始创新短板。依托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 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首位产业集群和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创新平台,加大人才引进集聚力度,把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速重大创新平台集中落点布局,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开放活跃的创新网络,奋力打造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走廊,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将廊区打造成区域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高地。深入推进赣州科技大市场建设,以章贡区为市科创中心核心区,打造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创新高地。

  2.构建跨界融通产业生态圈。加强创新型、平台型、未来型企业培育,构建大中小融通型企业创新群落,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持续推进企业“高升规、归转高”,发展提升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队伍。鼓励企业搭建共享设计/生产/检测平台、产业智联网平台等资源共享和产业协作平台,引领产业组织模式、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变革。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间协作配套,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营造国内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构建高效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创投资本体系,打造各类功能强大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廊区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关键载体。推广58科创等新型科创服务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加快推动创新创业载体提质增效,完善“双创”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生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促进创新创业能级跨越。推动廊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一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孵化载体,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成果到廊区转移转化提供便利条件。

  4.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优化区域创新发展软硬环境,提升人才虹吸力。尊重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服务科技产业创新的能力。积极推动房地产租赁、设备采购、税收、信贷等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地实施。加强交通、教育、医疗、文娱、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挥赣州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优势,打造兼具都市魅力与山水雅趣的人居环境,构建内畅外联交通圈,营造活力开放生活圈,维育绿水青山生态圈。

  多链协同

  围绕县(市、区)首位产业、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大力部署产业创新链,推进“1+5+N”[“1+5+N”:全力推动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产值倍增至5000亿元,打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产业5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建材、化工等若干个500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有色金属产业创新链

  稀土产业创新链以赣州高新区为核心、依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和江西理工大学等稀土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以赣州经开区和龙南经开区为重要发展区域,以寻乌、全南、定南、安远、信丰、章贡为承载地,全方位部署稀土产业创新链。钨产业创新链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余县为核心,依托钨领域创新平台,部署钨精深加工生产创新资源,以大余、崇义、于都、全南、赣县等县为重点区域部署钨矿生产创新要素,以大余、崇义、赣县、南康、章贡、于都、定南等县区为重点区域部署冶炼(含二次钨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创新。

  2.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链

  以赣州经开区、信丰县、龙南市作为核心发展区域,重点发展整机产品生产和系统解决方案,完善产业链核心配套,打造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核心创新增长极。以章贡区、南康区、安远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作为辐射发展区域,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形成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协同创新配套。

  3.数字经济创新链

  以蓉江新区为核心,章贡区、赣县区、赣州经开区、南康区为重点区,部署数字经济创新链,打造“一江两岸三片区”[一江两岸三片区:以软件、人工智能为主的章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片区,以区块链、芯片产业为主的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以大数据、数字金融为主的蓉江新区片区。]革命老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赣深数字经济走廊。

  4.医药食品产业创新链

  以章贡区为核心,扶持赣州医药健康产业园做大做强,打造 赣州医药健康产业园百亿现代医药生产基地,推动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加快国家高层次人才科创园二期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以赣州国家农业科技园、赣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部署现代农业创新链。

  5.现代家居产业创新链

  以南康为重点部署现代家具产业创新链,加快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引导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将南康打造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领先、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家居制造之都和家具集散地。

  6.纺织服装产业创新链

  以于都为核心,宁都、石城、瑞金、兴国等重点县(市)部署纺织服装产业创新链,积极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推动在转移中升级,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鞋服优质智造强市。

  7.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链

  以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为核心重点部署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布局光伏、风力、生物质发电、氢能源产业创新链。

  8.新型建材产业创新链

  以上犹县、寻乌县、石城县、于都县、章贡区为核心区,部署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绿色建材材料创新链,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9.化工产业创新链

  以会昌县、定南县、赣县区、信丰县为核心,错位布局,提档升级,部署含氟新材料、精细化工、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创新链。


责任编辑:二六

提示声明:1、文内所含的所有设计效果图仅供参考,规划/外形/数据最终以实际或政府批文为准;2、本站部分资讯内容可能转载自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转载的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或观点,同时本站亦不对其内容的来源作进一步追溯。本站对转载资讯的作者及媒体表示感谢,如转载的资讯内容侵犯了来源媒体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